马可福音大概是四本福音书中的第一卷(福音使徒所著的四部福音书),而它更可能是第一卷真正成文的福音书。昔日的马可可能创作了我们称之为福音书的书体,在他之前的古代世界,似乎没有任何近似的文体。然而,其他福音书的作者却似乎都认识马可福音,而且一般均认为马太和路加在写他们的福音书时,均有参考马可福音(当然,他们也有采用其他的资料来源)。在用文字记录之前,‘福音’肯定早已口传在民间。因此,在马可福音面世前,民间可能已有很多有关耶稣言行的短篇纪录。例如,耶稣在世最后一周的事迹,包括他被钉十字架的情形,都可能有书面的纪录,因为它是那么的重要。马可福音可能是首次将有关耶稣的众多故事集结起来;这正好解释为何有些人认为此福音书有点原始的粗犷味。可是,另一些人则判别出资料是经过作者的巧妙编排,并且将看来粗糙未加修饰的文体,解释为马可在重写这些早期资料时,并未作出重大的改动的缘故。
马可福音中未提到作者的名字,但从第一世纪起,就已经有人指证马可写了福音书,传统一直认定本书是他写的。
马可又名约翰(徒12:25),家乡在耶路撒冷,家境富裕。有人猜测他母亲认识耶稣,最后的晚餐就是在他家进用的,五旬节前门徒祷告的地点也在他家(徒1:13),耶路撒冷教会曾以他家为总部,彼得出监时也先到他家去(徒12:12)。果真如此,则马可在教会刚开始时已经熟识信徒领袖了。
马可的表兄是巴拿巴(西4:10),巴拿巴信主之后奉献了家产,后来就专心从事福音工作。他把马可带到安提阿(徒12:25),又带马可往小亚西亚从事游行布道(徒13:5),但不久之后马可便因故返回耶路撒冷(徒13:13),此事使得同行的保罗相当不满(徒15:37-39)。耶路撒冷会议后,巴拿巴又带马可往居比路传道(徒15:39),从此关于马可的记载就暂时消失。
西4:10证明后来马可曾与保罗同在罗马,提后4:11保罗也说马可"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",可见马可必是颇有长进。当时马可可能与彼得在一处(彼前5:13),传说他后来建立了亚历山大的众教会,并在主后68年殉道于此。
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最早写成的书,传统认为马可在主后六十年左右于罗马写成,马可虽然不是十二门徒之一,但对耶稣生平必是耳熟能详,加上当时他与彼得同在一处(也有人认为他是在彼得殉道后才写的),把彼得的宣讲记录下来,所以他的记录是极为可靠的。当时罗马信徒正遭逼迫,马可平实地写下主降卑的生涯,其中不乏舍己的呼吁(8:34-38;10:38,13:9-13)。他用心解释犹太的传统及词汇(7:24-;15:42;3:17;5:41),时而选用拉丁化的词句;文章简洁清晰,以顺应罗马人的习惯,以玫本书迅速流传在外邦教会中。
写作时间地点
一般圣经学者公认,三本‘对观福音书’(即马太福音、马可福音、路加福音)中,马可福音成书最早,而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参照马可福音改写,并加添其它数据而成的,故其完成年代应比马太和路加福音更早,大约是在主后五十年到六十年间。
马可写本书的地点虽然传说不一,有的说在罗马,有的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;但据一般可靠的推理,本书应是写给罗马人,故极可能是在罗马写的。彼得前书第五章十三节的‘巴比伦’即指罗马的暗语。
写作目的与特色重点
当马可写这卷福音书时,他想达成的目的似乎不只一个。
1. 让外邦人得闻福音 虽然有不少犹太人因经商贸易而旅居罗马,但罗马主要是一个外邦人的城市。从保罗致罗马基督徒的书信来判断,罗马教会包含了外邦和犹太信徒,而两者之间有时也会出现紧张气氛。一本为这个种族混合的教会而写──也在这种气氛中产生的福音书──必须仔细解释犹太人的用字和风俗,以致非犹太读者也能够明白了解。马可福音成功做到这点,因此,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本给非犹太人──即外邦人──的福音书。这亦可解释为何马可福音没有像马太福音那样大量引用旧约经文。马可的写作对象──即外邦的基督徒──不可能像犹太基督徒那样熟悉旧约,也不会对旧约有同样浓厚的兴趣。
马可似乎是为了宣教目的而写这福音书,他要将福音传给非犹太人的外邦世界。当然,他也有教导的目的(所有福音书的其中一个写作目的,就是要向已相信耶稣的基督徒讲述更多有关耶稣的事情,参路一4)。不过,如果我们明白马可福音所蕴含的宣教目的,将有助我们去解释它。例如,它解释了为何马可处处避免采用犹太人才能心领神会的语言。这亦解释了他为何放弃采用许多确实而宝贵的资料,而宁愿集中记述那些他认为对其写作对象有帮助的事件。这些事例促使我们今天可以从马可身上获益良多。当我们想到他不过是一个与马太一样的犹太人时,他这种努力与写作对象认同的心志,的确令人赞叹。他是否在随同保罗作‘见习宣教士’时,学习到为了赢取‘化外人’归向基督,而甘愿成为‘化外人’(林前九20)?今天的基督徒也需要学习这个道理:‘圈内人’所采用的术语,只会使‘圈外人’感到一头雾水。
2. 鼓励正面对逼迫的信徒 罗马既是一国之都,备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监管,当然是最容易对基督徒发动逼迫的地方。我们从新约圣经(徒十八2)和罗马历史中得知,即使在基督徒遭受逼迫之前,犹太人便已经在罗马遭受压逼。我们亦可以从罗马人的着作中,知道约在主后64年尼禄王统治期间,基督徒在罗马遭受极大的逼迫。在这时期,很多基督徒都为主殉道,当中可能包括了保罗和彼得。马可既可能在罗马写成这本福音书,其写作目的似乎亦为了预备基督徒──不论是否居于罗马──面对将来的逼迫。因此,作者讲述了基督的受苦,和他如何预言跟从他的人会遭受类似的苦难。换言之,作者写这本福音书,是为了勉励一个处身于敌意环伺的小教会。因此,本书的信息和鼓励对今天的信徒亦很适切。
3. 为信仰辩护 马可可以被誉为捍卫基督教信仰的护教者。他所作的,就像路加在使徒行传所作的一样,希望向所有公正无偏见的罗马官员及平民百姓表明,基督徒是罗马帝国的良好公民,而非革命党。马可清楚指出,有关耶稣背叛罗马的指控,只是捏造出来的谎言。马可要说明基督教的真正本质,和去除那些可能妨碍布道工作的错误观念。这亦是当今教会的重要任务──无论是在那些拥有其他庞大宗教组织的国家(基督徒有时会遭受本土宗教的领袖所排挤),或在那些像异教徒般无知和漠不关心的所谓‘基督教’国家。
4. 说明十字架的重要意义 马可急切想要澄清的,不单只是政治上的误解,更重要的是宗教上的误解,因为这方面的误解会严重妨碍他传福音的重要任务。他清楚指出,耶稣的死并不是一件悲剧,它一开始便是神计划中的一部分;而且,耶稣不单只知道这计划,他更向门徒讲述。不错,马可指出门徒无法理解这个计划,直至耶稣死后复活他们才恍然大悟,但这并不削弱马可的论点。马可不像保罗那样,对耶稣为何要受死作详细的解释,他只在一两处地方提过。然而,他却清楚道明,十字架是出于神远古的救恩计划,即使他没有像其他福音书作者那样引用大量旧约经文来证明这点。神建立他管治世界的途径,必然包含了弥赛亚的受死;这是一个隐藏而神秘的计划,最初亦只有耶稣能明白它。这似乎就是马可福音四章11节‘神国的奥秘’这句片语的含义。即使赞叹耶稣能行神迹,甚或视他为先知的人,也不能这点。神要选择透过他所拣选的仆人蒙羞受辱地受死,以带来他的国度──这对于许多初期教会的听众来说,不管是犹太人抑或外邦人,都是一个极大的绊脚石。今天对某些人来说,它仍是一个难题。例如,伊斯兰教徒便认为神竟然容让一位如此善良的人──应说是先知──,承受这样的痛苦和死亡,在信仰上是一个极大的绊脚石。
马可在他的福音书中指出,耶稣不单是一个好人,也不单是一位先知,他乃是神的儿子。他没有藉着童女生子来引证这点(他必然知道此事),他反而是强调神如何在耶稣受洗和其后的登山变像中,亲自宣认耶稣是他的爱子。
直至耶稣在接受大祭司审讯之前,耶稣从来没有对任何人直接讲出他就是神的儿子或弥赛亚;他甚至没有公开承认自己的身分。耶稣的缄默正是我们所指的‘弥赛亚的秘密(Messianic Secret)’:他等神亲自向人启示。例如,彼得逐渐认识到耶稣是弥赛亚,并且亲口宣认,然而,受苦的弥赛亚这观念却仍是他远远想不到的(可八29)。耶稣接受别人对他身分的宣认,却拒绝污鬼为他作的见证。
耶稣不愿意暴露他真正身分的其中一个原因,是他不想被人单单公认为一个会行神迹的人。也许,对于今天我们正为到灵恩复兴而欢喜快乐之际,耶稣的榜样正好成为我们的提醒,因为这种时刻会带来危险。耶稣宁愿以为人带来神和神管治的好消息作为己务。基于这个原因,他便吩咐他所医好的人不要向人泄露获医的详情。这亦解释了为何当群众团团围着耶稣,使他的使命险些变成纯粹的‘治病运动’时,他便要远离群众。
这个秘密在十字架上终被揭开。对马可来说,不管那位百夫长是否明白自己所说的话(十五39),他的话确认了耶稣是神的儿子。第二个证据是那空坟,以及复活清晨,天使所讲的话:神的儿子已胜过死亡,他的身分不再是秘密了。
马可福音是与众不同的,因为它没有记载耶稣的生平,仅只记载了耶稣作为上帝仆人的所行和他的侍奉。 这部福音书的叙述是简明扼要的。在经文的前言部分,马可只用了13节介绍这部福音的要点和主题,而且也包含了耶稣的公开传道的预备期。 马可着重强调的是耶稣做为神的仆人的所行,而不是他的教导,马可只引用了基督的35个比喻之中的四个比喻 ,相比之下,马太福音引用了18个比喻,马可福音的主题是耶稣基督作为神仆人的侍奉。在马可福音中耶稣被描述成神的仆人和救主,他服侍人并且顺服天父的旨意,甚至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做了赎价。
既然多记载行动,较少记载话语,马可对事迹的描述就格外生动,他常用进行式的动词,使人的脑中自然浮现当时的图画;他也常描写目击者的反应,如"惊讶","惧怕","希奇"等情绪的字眼就用了至少二十多次。马可对基督生平的介绍如此生动简洁,以致许多同工都建议初读圣经的人由马可福音开始读,读者不必知道很多背景即可领会书中含意,此建议不失为良好参考。
马可福音又称‘彼得福音书’
马可并非追随在主耶稣身旁的十二使徒之一,可是在他的福音书里,描写主的一言一行,犹如目睹,非常生动、细腻;往往主的一个小动作或是小姿势,一个不易注意的地位或是时间,他都记得详详细细。例如:“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时候...”(一35);“一帮一帮的...一排一排的坐下,有一百一排的,有五十一排的”(六39~40);“众人一见耶稣...就‘跑’上去问他的安”(九15);“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,叫他站在门徒中间,又抱起他来...”(九36);“耶稣对银库坐着...”(十二41)。 这些记载是否出于马可自己的想象?决不是!原来本书的记载都是由使徒彼得所口授。所以有许多解经家称马可福音为《彼得的福音书》。
根据早期教会历史,马可曾被称为使徒彼得的传译员,所以乃是他把彼得口授的福音书,写成希腊文,就是这本《马可福音书》。帕皮亚(Papias)说:‘马可记下他所记忆的...’犹斯丁(Justin Martyr)称本书为《彼得的回忆录》。爱任纽(Irenaeus)说:‘彼得和保罗去世后,马可给我们写出彼得所讲的。’俄利根(Origen)说:‘马可写的福音是彼得指导他的。’
除了许多旁证之外,我们也可以从书中许多的内证断定本书是彼得传授的福音。
(1)本书有好多处特别提起彼得的名字,而其它福音不提。例如:“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”(一36);“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,就对他说,拉比,请看,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,已经枯干了”(十一21);“耶稣在橄榄山上对圣殿而坐,彼得、雅各、约翰和安得烈暗暗的问他说...”(十三3);“你们可以去告诉他的门徒和彼得说,他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,在那里你们要见他”(十六7)。
(2)相反的,本书也有好多处,有关彼得独特的表现时,故意将他的名字隐藏起来。例如:不提他走在海面上的事(比较可六50~51和太十四28~31);不提盘石和天国钥匙的事(比较可八29~30和太十六17~19)。
无论是显明或隐藏,都是有意的,也都是说明本书是和彼得有关系的。
此外,本书所记载的事实,几乎都是彼得本人在场,是他亲眼目睹、亲耳听见、亲身所经历的事,因此,我们在本书里面,也几乎处处可以看出彼得的影子来。
主题
马可福音并非只是收录了耶稣的言行,而没有特定的目标或关连。只要你一口气读完马可福音,你就会看见这点。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大纲,释经书可以指出不同的部分如何互相配合。在第一部分,耶稣在广泛层面作工,当中行了很多神迹。在第二部分,耶稣收窄事奉的对象,局限于跟从自己的人,并专心教导他们。最后的部分(约占全书三分之一),则讲及耶稣在耶路撒冷最后一星期所发生的事,包括受审、受死和复活。
耶稣大部分教导都是围绕着神的国。耶稣有关自己的教导亦强烈地暗示他本身的王权,而他作王的身分也愈来愈明显,直至我们见到他默许地接受彼拉多给他冠以‘犹太人的王’的称号。因此,在以下的注释中,有时会事后聪明地指出耶稣是大君王,以王者的身分出掌他父亲的国度。这是解释本福音书的一种方法。
耶稣最后一周的事迹,显然是马可福音中的大事。在某种意义上,在这之前的所有事件都可以视为准备工夫。我们因此明白到,马可的神学是十字架的神学。马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才长大成人和开始执笔写福音书。他当然认识到和经历过圣灵,但在他的福音书中却绝少谈及圣灵,即使提到,也将他与耶稣扯上关系。这是由于他所写的是五旬节前的一段时期,当时的门徒只能在耶稣身上经历到圣灵。他清楚知道耶稣要将圣灵赐给所有信徒,正因如此,他将施洗约翰的说话放在全书的开始(一8)。然而,马可却绝对没有将五旬节取代加略山的位置,把前者作为信仰的核心,而他亦从来没有将圣灵与耶稣分割。正当我们今天欣喜地重新发现圣灵的位格和恩赐之际,这亦是我们可能会面对的危险。我们需要紧记,圣灵的工作是要为基督作见证。
假如我们紧记以上所提及的各点,那么,当我们阅读这本福音书时,将能够看见它的各部分如何互相呼应。当然,我们也绝不能把所有内容区限在某个固定模式里。事实上,如果作者写这本福音书的目的,是希望它同时成为一部宣教用途的福音书,以及供外邦初信者使用的教材,那么马可必定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完成它的。本书面世的初期,甚至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版本,直至演变成我们今天手上的最后定稿。这正是学者们所谓的‘流动状态’(fluid situation)。此外,我们绝不可以用现代出版的观念来理解马可福音的面世过程。最初可能只有一份福音书的原稿,又或是每个最初版本只有一份原稿。然后,当其他教会要求索取时,便以人手复写和传递。依据我们推想,这便是马太和路加(甚至可能还包括约翰)如何得马可福音,并且在其后写自己的福音书时用以参考的过程。当时只有富裕的基督徒才能够有私人的抄本,不过,近代的中国基督徒却让我们认识到,当面对需要或供应短缺时,即使普通人也可以为自己抄写圣经。
我们将依照上面所提到的方式,将马可福音分为3个主要部分,即是粗略地划分为一至八章、九至十章和十一至十六章。不过,我们要记着,马可并没有划分章节,他只是一直写;有些时候,以这种原始方式来读福音书是对我们有帮助的。
马可福音钥节
“因为人子来,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并且要舍命,作多人的赎价。”(十45)
大纲
壹。 仆人的参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:1-13
贰。 仆人的工作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:14-9:50
一。 早期加利利事工 1:14-3:12
二。 晚期加利利事工 3:13-6:29
三。 在门徒中的事工 7:1-9:50
四。 仆人的弃绝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0:1-15:47
五。 进京路上的事工 10:1-52
六。 耶路撒冷的事工 11:1-14:42
七。 被捕受死与埋葬 14:43-15:47
肆。 仆人得尊荣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16:1-20
突然的终结
马可福音其中一个令人费解之处,就是它完结得很突然,而没有详细记述耶稣在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每次事件。其他几本福音书均对耶稣复活后的显现有较详细的描述。马可福音结尾的较长版本是早期的抄本所没有的,亦几乎肯定不是出于马可的手笔,而是由初期的信徒为使本书结束得更圆满而补充上去的。有些人认为马可福音原初的结尾部分已经遗失。另一些人则指出马可在完成本书前,可能已经殉道,但这些推测都不太可能。马可很有可能是蓄意这样结束他的福音书的。这并非如某些人所言:他认为复活的真实性有商榷的余地。原因应是:在他的时日,复活的证据可以透过仍然在世的见证人用说话去传讲。这样的见证将会更加真实和更振奋人心,就像在戏剧完结时演员亲身出场一样。 众使徒是最当然的主复活的见证人(徒十41)。其余几卷福音书大概在大部分使徒死后才动笔完成,所以要对主复活后的显现作详尽的记录。这亦可解释为何马可福音不像其他福音书,对耶稣的教训作详细的记录;他预期这些教训可以透过口头传讲,正如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仍是这样做的。
01、可01
施洗约翰传道
1:1 | 神的儿子,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。 |
1:2 | 正如先知以赛亚(注:有古卷没有以赛亚三个字)书上记著说:“看哪,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,预备道路。” |
1:3 | “在旷野有人声喊著说:‘预备主的道,修直他的路。’” |
1:4 | 照这话,约翰来了,在旷野施洗,传悔改的洗礼,使罪得赦。 |
1:5 | 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,承认他们的罪,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。 |
1:6 | 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,腰束皮带,吃的是蝗虫野蜜。 |
1:7 | 他传道说:“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,能力比我更大,我就是弯腰给他解鞋带也是不配的。 |
1:8 |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,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。” 主耶稣受洗 |
1:9 | 那时,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,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。 |
1:10 | 他从水里一上来,就看见天裂开了,圣灵彷佛鸽子,降在他身上。 |
1:11 | 又有声音从天上来,说:“你是我的爱子,我喜悦你。”
主耶稣受试探 |
1:12 |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。 |
1:13 | 他在旷野四十天,受撒但的试探,并与野兽同在一处;且有天使来伺候他。
主开始在加利利传道 |
1:14 | 约翰下监以后,耶稣来到加利利,宣传 神的福音, |
1:15 | 说:“日期满了, 神的国近了!你们当悔改,信福音!” 主呼召四个渔夫 |
1:16 | 耶稣顺著加利利的海边走,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,他们本是打鱼的。 |
1:17 | 耶稣对他们说:“来跟从我!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。” |
1:18 |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,跟从了他。 |
1:19 | 耶稣稍往前走,又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在船上补网。 |
1:20 | 耶稣随即招呼他们,他们就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,跟从耶稣去了。
赶逐污鬼 |
1:21 | 到了迦百农,耶稣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。 |
1:22 | 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,因为他教训他们,正像有权柄的人,不像文士。 |
1:23 | 在会堂里,有一个人被污鬼附著。他喊叫说: |
1:24 | “拿撒勒人耶稣,我们与你有甚么相干,你来灭我们吗?我知道你是谁,乃是 神的圣者!” |
1:25 | 耶稣责备他说:“不要做声,从这人身上出来吧!” |
1:26 | 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阵风,大声喊叫,就出来了。 |
1:27 | 众人都惊讶,以致彼此对问说:“这是甚么事?是个新道理啊!他用权柄吩咐污鬼,连污鬼也听从了他。” |
1:28 | 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的四方。 治好彼得岳母和许多病人 |
1:29 | 他们一出会堂,就同著雅各、约翰,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。 |
1:30 | 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著,就有人告诉耶稣。 |
1:31 | 耶稣进前拉著她的手,扶她起来,热就退了,她就服事他们。 |
1:32 | 天晚日落的时候,有人带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,来到耶稣跟前; |
1:33 |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。 |
1:34 | 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,又赶出许多鬼,不许鬼说话,因为鬼认识他。
在加利利各会堂传道 |
1:35 | 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时候,耶稣起来,到旷野地方去,在那里祷告。 |
1:36 | 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, |
1:37 | 遇见了就对他说:“众人都找你。” |
1:38 | 耶稣对他们说:“我们可以往别处去,到邻近的乡村,我也好在那里传道,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。” |
1:39 | 于是在加利利全地,进了会堂,传道,赶鬼。 (会堂: 犹太人聚会的地方。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犹太人被掳期间,无论是新约时期抑或今天,会堂都是犹太人聚会、敬拜和文化交流的官方场所。
洁净麻风病人 |
1:40 | 有一个长大麻疯的来求耶稣,向他跪下,说:“你若肯,必能叫我洁净了!” |
1:41 | 耶稣动了慈心,就伸手摸他,说:“我肯,你洁净了吧!” |
1:42 | 大麻疯即时离开他,他就洁净了。 |
1:43 | 耶稣严严地嘱咐他,就打发他走, |
1:44 | 对他说:“你要谨慎,甚么话都不可告诉人;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,又因为你洁净了,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,对众人作证据。” |
1:45 | 那人出去,倒说许多的话,把这件事传扬开了,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,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。人从各处都就了他来。 |
02、可02
治好瘫痪病人
过了些日子,耶稣又进了迦百农。人听见他在房子里, | |
2:2 | 就有许多人聚集,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,耶稣就对他们讲道。 |
2:3 | 有人带著一个瘫子来见耶稣,是用四个人抬来的。 |
2:4 | 因为人多,不得近前,就把耶稣所在的房子,拆了房顶,既拆通了,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。 |
2:5 |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,就对瘫子说:“小子,你的罪赦了。” |
2:6 | 有几个文士坐在那里,心里议论,说: |
2:7 | “这个人为甚么这样说呢?他说僭妄的话了!除了 神以外,谁能赦罪呢?” |
2:8 | 耶稣心中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,就说:“你们心里为甚么这样议论呢? |
2:9 | 或对瘫子说‘你的罪赦了’,或说‘起来,拿你的褥子行走’,哪一样容易呢? |
2:10 | 但要叫你们知道,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。”就对瘫子说: |
2:11 | “我吩咐你起来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!” |
2:12 | 那人就起来,立刻拿著褥子,当众人面前出去了。以致众人都惊奇,归荣耀与 神,说:“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。”
主呼召利未,可能就是马太,一个犹太男人往往有几个名字 |
2:13 |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,众人都就了他来,他便教训他们。 |
2:14 | 耶稣经过的时候,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,就对他说:“你跟从我来!”他就起来,跟从了耶稣。 |
2:15 | 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,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,因为这样的人多,他们也跟随耶稣。 |
2:16 | 法利赛人中的文士(注:有古卷作“文士和法利赛人”)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,就对他门徒说:“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?” |
2:17 | 耶稣听见,就对他们说:“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来本不是召义人,乃是召罪人。”
禁食的问题 |
2:18 | 当下,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禁食。他们来问耶稣说:“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的门徒禁食,你的门徒倒不禁食,这是为甚么呢?” |
2:19 | 耶稣对他们说:“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,陪伴之人岂能禁食呢?新郎还同在,他们不能禁食。 |
2:20 | 但日子将到,新郎要离开他们,那日他们就要禁食。 |
2:21 | 没有人把新布缝在旧衣服上,恐怕所补上的新布,带坏了旧衣服,破的就更大了。 |
2:22 |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,恐怕酒把皮袋裂开,酒和皮袋就都坏了;惟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。”
安息日掐麦穗 |
2:23 | 耶稣当安息日从麦地经过。他门徒行路的时候,掐了麦穗。 |
2:24 | 法利赛人对耶稣说:“看哪,他们在安息日为甚么做不可做的事呢?” |
2:25 | 耶稣对他们说:“经上记著大卫和跟从他的人缺乏、饥饿之时所做的事,你们没有念过吗? |
2:26 | 他当亚比亚他作大祭司的时候,怎么进了 神的殿,吃了陈设饼,又给跟从他的人吃;这饼除了祭司以外,人都不可吃。” |
2:27 | 又对他们说:“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,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。 |
2:28 | 所以,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。” |
03、可03
治好萎缩的手
3:1 | 耶稣又进了会堂,在那里有一个人枯乾了一只手。 |
3:2 | 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,意思是要控告耶稣。 |
3:3 | 耶稣对那枯乾一只手的人说:“起来,站在当中!” |
3:4 | 又问众人说:“在安息日行善行恶,救命害命,哪样是可以的呢?”他们都不做声。 |
3:5 | 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,忧愁他们的心刚硬,就对那人说:“伸出手来!”他把手一伸,手就复了原。 |
3:6 | 法利赛人出去,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。 海边的群众 |
3:7 |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,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。 |
3:8 | 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大事,就从犹太、耶路撒冷、以土买、约旦河外并推罗、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。 |
3:9 | 他因为人多,就吩咐门徒叫一只小船伺候著,免得众人拥挤他。 |
3:10 | 他治好了许多人,所以凡有灾病的,都挤进来要摸他。 |
3:11 | 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,就俯伏在他面前,喊著说:“你是 神的儿子!” |
3:12 | 耶稣再三地嘱咐他们,不要把他显露出来。
主拣选十二门徒 |
3:13 | 耶稣上了山,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,他们便来到他那里。 |
3:14 |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,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,也要差他们去传道, |
3:15 |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。 |
3:16 |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,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, |
3:17 |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,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,就是雷子的意思, |
3:18 | 又有安得烈、腓力、巴多罗买、马太、多马、亚勒腓的儿子雅各,和达太,并奋锐党的西门, |
3:19 |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。
诬蔑主耶稣靠鬼王赶鬼 |
3:20 | 耶稣进了一个屋子,众人又聚集,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。 |
3:21 | 耶稣的亲属听见,就出来要拉住他,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。 |
3:22 |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:“他是被别西卜附著。”又说:“他是靠著鬼王赶鬼。” |
3:23 | 耶稣叫他们来,用比喻对他们说:“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? |
3:24 | 若一国自相纷争,那国就站立不住; |
3:25 | 若一家自相纷争,那家就站立不住。 |
3:26 | 若撒但自相攻打纷争,他就站立不住,必要灭亡。 |
3:27 | 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,抢夺他的家具;必先捆住那壮士,才可以抢夺他的家。 |
3:28 | 我实在告诉你们: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; |
3:29 | 凡亵渎圣灵的,却永不得赦免,乃要担当永远的罪。” |
3:30 | 这话是因为他们说:“他是被污鬼附著的。”
尊父旨意的人都是亲属 |
3:31 | 当下,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,站在外边,打发人去叫他。 |
3:32 | 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著,他们就告诉他说:“看哪,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。” |
3:33 | 耶稣回答说:“谁是我的母亲?谁是我的弟兄?” |
3:34 | 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著的人,说:“看哪!我的母亲,我的弟兄。 |
3:35 | 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,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。” (阿门阿门!)
|
评论